厚重的雪幕之中,四台除雪车并排,从起飞位置开始缓缓往跑道的尽头推进。
张二标、韩彩云二人操纵着歼-8FR从机堡里滑行出来,沿着平行公路往起飞位置而去。
飞行塔台里,李干扫了一眼风速风向,所幸风不大,否则飞机能不能顺利滑行到起飞位置都是个问题。
两架歼-8FR从塔台前的滑行道划过,距离不过三百米,从塔台看过去,却无法看清楚歼-8FR的全身,可见能见度有多糟糕。
张二标和韩彩云顺利抵达了起飞位置,此时,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黑乎乎的跑道,左右宽度不过十六米,其余地方全都是厚达几十公分的积雪。
“飞行检查,注意电传系统的状态。”李干右手握着送话器,沉声提醒张二标和韩彩云。
极低温情况下,液压油有冻结的危险,电子设备也会有失灵的可能,因此,飞行检查需要格外的仔细。
此外,襟翼除冰系统也要进行检查,一旦襟翼被冻伤,飞机就会像被抓住翅膀的小鸟,坠机是肯定的。
二人反复检查了三遍,系统自检三遍,人工检查三遍,确认所有系统都处于正常状态。
张二标呼叫塔台,“塔台,猎鹰11号检查完毕。”
韩彩云呼叫塔台,“猎鹰17号检查完毕。”
李干下令,“计时起飞。”
张二标缓缓向前推油门杆,歼-8FR开始加速滑跑。跑道湿滑的情况下不能猛加油门,否则飞机会有失控的危险。
足足滑跑了一千米,飞机才超过了起飞速度,张二标缓缓拉杆抬起机头爬升了一百多米高度才收起起落架,可见他是非常谨慎的。
随即,韩彩云驾驶另一架歼-8FR起飞。
他并不需要和张二标编队,而是分成两条航线,有惊无险地爬升到云层之上后,调整航向朝哈萨克斯坦北部飞,一边飞一边缓缓爬升。
在越过边境线后,两架歼-8FR的飞行高度已经在2.2万米。
这个时候,张二标和韩彩云开始加速持续爬升,直到飞行高度稳定在2.5万米。
在这个高度上,苏联部署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防空雷达很难发现,尤其是在当前这种天气情况下,暴雪和云层对防空雷达的探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
歼-8FR犹如高空幽灵一般,在防空导弹无法到达的高度上以亚音速飞行着。
1小时15分后,张二标首先抵达了目标空域。
他仔细看了一遍坐标,确认目标区域就在下方,他向基地发送了一条文字信息,开始进行照向侦察。
开启高空照相机后,张二标从东向西横穿哈萨克斯坦北部黑土区,随即转向北,打算从北往南再进行一次拍照。
他忽然发现,云层面积太大,在这个高度上进行拍照效果很差。
张二标没有犹豫,立即选择下降高度,飞到了云层下方去,然后才开始拍照。
负责另一半区域的韩彩云做出了同样的选择。
如果带回去的照片因为清晰度问题失去价值,那么这一趟就算是白干了。
这种秘密高空侦察飞行一年到头也搞不了两次,机会非常的难得。
降低飞行高度的危险则是,他们二人很快被哈萨克斯坦的防空雷达发现了,苏联空军立即做出了反应。
张二标和韩彩云几乎同时采取了同样的操作——加速飞行,在苏联空军的苏-27战斗机到达之前完成了侦察任务。
而此时,两批4架苏-27逼近了歼-8FR。
张二标扭头看了眼,随即打开了加力,把油门推到了底。
苏-27的飞行员惊恐地发现,从来没有见过的这种战机,在极短的时间里把航速提升到了2马赫,持续不断地爬升,超过了1.8万米还要爬升。
他立即打开加力进行追击拦截,可是越追他越心惊,眼前那架样子很陌生的战机竟然还在加速,并且还在爬升!
苏-27的飞行员眼睁睁地看着歼-8FR在他眼皮子底下溜走,他最后确定了歼-8FR的航速和航高,惊恐地发现,这种飞机机竟然能够在2.5万米的高度以2.5马赫的航速飞行!
张二标和韩彩云轻轻松松地摆脱了苏-27的追击拦截,一溜烟就消失在了云层之上。
苏-27的最大升限是1.8万米,最大航速是1.8马赫,压根连歼-8FR的防撞灯都看不到,更别说追击拦截了。
4架苏-27一直追击到边境线,也没能重新捕捉到歼-8FR的踪迹。
编队指挥官无奈向塔台报告,“我们失去了目标,一种全新的战机,飞行速度两点五马赫,飞行高度两万五千米,我们没有办法。”
塔台里的指挥官们全都傻眼了。
除了美国的S-71黑鸟侦察机,没有一种飞机能够飞2.5万米、2.5马赫。
苏联空军心知肚明,黑鸟飞不到中亚,黑鸟的样子也和此时他们看到的完全不一样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答案只有一个,那两架战机是东大的。